新生企业增速下降,
中美集聚创新力量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脑机接口代表性企业超500家。其中,上游占8%,包括生产制造和销售电极、芯片、外设、相关核心器件的企业;中游占30%,包括生产制造和销售医用及科研用工具、分析软件和采集设备的企业;下游占62%,其中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的植入式技术路线企业占比9%,非植入式技术路线企业占比53%。
从增长趋势看,企业新增速度下降。美国“脑计划”的启动时间以2013年为分水岭,此时间节点之后脑机接口技术被业界看好,全球新增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并持续到2018年。2019年以后受疫情波及,供应链和合作交流一度受限,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尚不明朗,经济衰退导致投资人投资态度更加谨慎,轻资产特点的脑机接口企业获得资金渠道受限,部分企业倒闭以及新增企业数量放缓。
从技术路线看,非植入式技术路线企业居多。全球500余家脑机接口相关企业中,20%从事植入式技术研发,80%从事非植入式技术研发。
图 1 历年各技术路线新增脑机接口企业数量
从地域看,美国和中国是脑机接口企业重要来源国。全球脑机接口相关企业活跃在40余个国家,美国和中国企业数量破百,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加拿大、英国和以色列的企业数量处于第二梯队,均超过20家。
图 2 历年重点国家新增脑机接口企业数量
金融投资更加谨慎,
系统方案商倍受关注
脑机接口领域投资行为更加谨慎。2013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脑机接口领域风险投资累计近800笔,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规模,获投企业近300余家,投资阶段包括天使轮、种子轮和A轮等,形式上还有债权和众筹等方式。2019年至2021年期间脑机接口吸引大笔投资,投资额增速加快,2022年以后年投资总金额有所回落,部分原因在于受疫情和经济衰退影响,脑机接口领域受全行业市场投资悲观预期拖累。此外也有部分原因在于个别投资交易信息不公开,无法纳入数据统计。不过脑机接口是未来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前沿科技,也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刚需,投资方对脑机接口技术落地前景总体而言持乐观态度,盈利期望寄托在具有较成熟系统解决方案的下游企业身上,因此虽然整体投资额度回落,但此类企业中研发进展较快的企业被资本竞相热投,单笔金额动辄破亿,估值飙升。
图 3 脑机接口企业获得投资金额趋势
植入式技术个别企业融资轮次和规模不断升级。2013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植入式领域风险投资超过40亿美元,全球获投企业超过50家。2021年之后创新进展较快的植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备受资本关注,获得多轮融资且单笔金额过亿。2023年8月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获得2.8亿美元的D轮融资,11月再次获投4300万美元。美国脑机接口公司Saluda Medical从2015年至2023年融资6轮,2023年筹得两笔资金均过亿。我国深圳市应和脑科学有限公司、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脑虎科技)、北京优脑银河科技有限公司融资金额也破亿。丰厚的资金持续注入推动公司创新加速;Neuralink已经启动人体临床试验;Saluda Medical的脊髓刺激系统获CE认证(欧盟监管批准)且已商用,脑虎科技在颞叶难治性癫痫患者上开展柔性神经电极人体临床试验,实现单神经元放电信号记录。
图 4 植入式技术路线企业获投情况
大量非植入式技术企业吸引到投资。2021年后投资方对非植入式技术信心加强,2013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非植入式技术风险投资超过60亿美元,全球超过200家企业获得投资。2021年非植入式技术融资向好,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非植入式领域2021年投资额超过23亿美元,相对上一年翻四倍以上,进入A轮、B轮和C轮的资金明显增多,部分企业甚至进入D轮融资。
图 5 非植入式技术路线企业获投情况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