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人们常常能看到家门前或者学校周围一群群的麻雀,闻到麻雀嘴中叽叽喳喳的鸣叫声。
但是如今,每逢三九天南风,风干物燥,微风扬起了一些灰尘,再也看不到小时候那些麻雀,不见那些麻雀叽叽喳喳。
现在看到的麻雀和小时候看到的麻雀有什么不同?
麻雀为什么不见了?
人类又是犯了什么过错,让麻雀都快消失了呢?
小时候,家门前常常能看到一群麻雀,麻雀身上的羽毛颜色也非常独特,白色的羽毛和黑色的羽毛交错在一起,非常好看。
麻雀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因为麻雀可以吃小虫子,保护庄稼不被害虫吃掉,从而增加粮食产量。
所以人们对麻雀非常喜爱,也从来不会伤害麻雀。
但是在我国古代,麻雀却是人们非常讨厌的一种鸟类,麻雀非常喜欢吃粮食,所以经常会在农田中损坏粮食。
所以古代的农民对麻雀非常讨厌,甚至在古代的诗词中,还出现过“伐麻雀的巢”的句子,可见古人对麻雀的讨厌程度。
麻雀的数量一直非常多,所以古人想要除掉麻雀也非常困难,所以人们就开始研究灭麻雀的方法,于是就有了“灭四害”的活动。
古代的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如破坏麻雀的巢,用石子砸死麻雀,熏死麻雀等等,对麻雀进行大规模的猎杀。
最后在人们的猛烈猎杀之下,麻雀的数量锐减,差点就被人类灭绝掉,后来麻雀的数量才逐渐回升过来。
但是在麻雀数量减少的这段时间,人们发现原本被麻雀吃掉的虫子的数量突然增多了,甚至有一些害虫开始危害到农作物。
原来麻雀作为一种被称为“粮仓守护神”的小鸟,每天都为人们吃掉各种害虫,从而保护庄稼不被害虫吃掉。
所以简单来说,麻雀就是一种天敌,可以用来控制害虫数量。
但是人们当时却没能理解这个道理,反而认为麻雀是害虫,所以就对麻雀进行大规模的猎杀。
在麻雀的天敌被灭绝后,大量的害虫开始侵扰农作物,甚至还有蝗虫灾害,最后导致农作物收成锐减,饥荒横生。
于是人们才渐渐意识到麻雀是一种有着重要生态价值的小鸟,于是就开始保护麻雀,也就是小时候的“爱麻雀”活动。
时候,每年夏天的时候,学校总是会组织“灭四害”活动,也就是杀蚊子、打苍蝇、杀蟑螂和麻雀。
因为在夏天,各种害虫都非常多,所以学校就组织学生们去杀害各种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但是在这些害虫中,麻雀是人们最难以接受的,因为麻雀和其他害虫不同,麻雀是飞鸟,而且是保护庄稼的小鸟。
麻雀和其他害虫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而是麻雀是其他害虫的天敌,所以就在人们的意识中,麻雀是一种“害虫”,可以拿来和其他害虫一起灭掉。
所以在灭麻雀的活动中,学校经常会给学生们奖励,比如可以放学早回家等等,所以很多学生都参与到了灭麻雀的活动中。
但是在灭麻雀的活动中,人们对麻雀进行大规模的猎杀,最后不仅没有减少害虫的数量,反而还让害虫的数量更加猖獗。
并且最终让麻雀的数量急剧锐减,几乎就要消失掉,所以环保部门才下令禁止私自捕杀麻雀。
但是在麻雀数量下降后,农作物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为了保护农作物,环保部门就决定引进一种新的“麻雀”来保护农作物。
这种麻雀就是外国引进过来的家麻雀,因为家麻雀是一种非常喜欢吃害虫的小鸟,所以人们就将家麻雀引进到我国,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家麻雀通过繁殖,数量越来越多,逐渐恢复了生态平衡,农作物的损失也减少了很多。
但是家麻雀和原生麻雀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家麻雀的数量比原生麻雀更多,所以家麻雀在繁殖的过程中,就又一次打破了生态平衡。
所以环保部门又决定引进一种新的麻雀,这种麻雀就是树麻雀,树麻雀和家麻雀一样,都是吃害虫的小鸟。
树麻雀有一个特点,就是树麻雀不会在田间地头的农作物上筑巢,所以树麻雀对农作物的损害几乎为零。
关于麻雀,环保部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迄今为止,我国境内有着50多种麻雀。
这50多种麻雀中,有一些麻雀是属于我国自产的麻雀,还有一些则是人们引进过来的麻雀。
环保部门认为麻雀是一种有着重要生态价值的小鸟,可以用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保护庄稼。
所以环保部门也从来没有禁止人们养麻雀,只是禁止人们捕杀麻雀,因为麻雀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再捕杀下去,麻雀可能就会濒临灭绝。
但是在环保部门的推广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今人们已经很少见到有人去捕杀麻雀了。
所以环保部门也将麻雀的数量下降的问题放在了第二位,第一位是人们的环保意识。
只要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生态平衡自然也会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