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南海!
创始人
2024-08-15 22:13:35
0

蓝色分很多种

生命,有千万姿态

这是我国最南海疆

南海

这是位于西沙宣德群岛的南岛(2017年4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它是无数海洋生灵的家

更是人类探寻深海奥秘

回溯生命起源的蓝色秘境

2024年7月5日,一群短肢领航鲸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畅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今天,是全国生态日

请跟随我们的镜头

一起领略南海

聆听那人、那岛、那海的故事

这是三亚市海棠区蜈支洲岛(无人机照片,2023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1

清晨

在海南省三亚蜈支洲岛的海下

色彩斑斓的鱼群忽然四散游开

藏进珊瑚礁内

这是在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拍摄的海葵和小丑鱼(202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工作人员潜入水下

将珊瑚断肢固定在钉子上

再移植到海底礁石

为鱼儿精心搭建漂亮的家

在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王丰国(右)在移植珊瑚(2023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海南省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

是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

自2010年开始建设以来

当地开展各项工作

保护海洋生态、养护渔业资源

2021年9月14日,工作人员在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清理缠绕在珊瑚上的渔网和绳子。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是在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拍摄的风信子鹿角珊瑚(2023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如今

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

已移植珊瑚3.5万多株

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

在这里聚集、繁殖、生长

这是在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沉船鱼礁附近拍摄的巨型石斑鱼(202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是在海南省三亚市西岛海域拍摄的珊瑚(2022年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据我国科学家最新调查评估结果

即便在全球变暖

海水温度普遍升高的背景下

我国南海部分海域

造礁石珊瑚群落仍表现出

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

这是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洋牧场中的珊瑚(2020年4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2

南海零星分布的岛礁

藏不住淡水的珊瑚砂石

高温高盐高湿的环境

使得“在海上种树”

面临超乎寻常的困难

2014年7月24日,工人们将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运送到西沙洲上。新华社记者 魏骅 摄

由于部分岛礁潮位低,大船靠不了码头

人们只能将树木搬到岛上

他们用木板和塑料泡沫

自制简易托运平台

将一捆捆树木从船上拉到码头

再由人拉肩扛运到植树地点

2014年7月24日,工作人员向岛上运送淡水,以保证树苗的生长。新华社记者 魏骅 摄

凭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和韧劲

多种热带滨海树种

在南海岛礁上扎下根来

“银滩”终变“绿洲”

仅用十余年

西沙群岛的西沙洲

已是海鸟和海龟等珍稀动物的

南海乐园

从上至下分别为:2012年的西沙洲(三沙市供图)、2017年的西沙洲(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和2022年的西沙洲(三沙市供图)。

3

西沙群岛是绿海龟重要的分布区

每年的4月至10月

绿海龟都会陆续回到

自己出生的沙滩筑巢、产蛋

2023年5月23日,一只被救助的绿海龟在西沙群岛北岛沙滩被放归大海。(三沙市海洋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当绿海龟风破浪、如约而至

三沙市北岛渔民黄程

总能顺着它们的爬行痕迹

发现海龟蛋巢的位置

并在旁边郑重立下指示牌

写上小海龟们的生日

2023年9月29日,黄程带着救助的小海龟在三沙市北岛海龟保护中心门口。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30多年来

黄程和父亲

在西沙群岛救助过无数受伤的海龟

看着可爱的小生灵重返大海

黄程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再次看到那只海龟

我一定能认出它”

2023年9月29日,黄程在北岛的沙滩上巡护。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生态修复

西沙群岛2017至2023年

共发现绿海龟产卵1734窝

分布于多处岛礁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成年母海龟

会回到西沙群岛繁衍后代

2023年9月29日拍摄的刚孵化的小海龟。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4

鲸,是海洋里的顶级捕食者

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南海,可能存在数十种鲸类物种

这是2023年6月27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摄的抹香鲸。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

每年都会远赴南海

开展深潜/远海鲸类科考

2024年7月6日,一群短肢领航鲸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畅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鲸在哪里

对所有人都是未知数

海面上每一片掀起的白浪

都可能是它们出没的信号

2020年7月10日,科研人员在科考船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夜晚,海面漆黑一片

想识别动物几乎不可能

科研人员不甘心、不放弃

凌晨两点仍在努力抓拍

这是2020年7月24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摄的抹香鲸(视频截图)。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目前,科研人员

已在南海目击到近20种鲸类动物

包括多种神秘深潜鲸类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更多有关鲸类动物的奥秘

将会揭开面纱

5

人与自然的连接

一定会越来越密切

我们的蓝色星球

一定会越来越美丽

南海的明天

一定会更好

这是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回到母船”探索二号”。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7月6日,一群弗式海豚在海南岛东部海域畅游。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一条船驶入晋卿岛的航道(2017年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聊聊你与海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微信

策划:李瑜、安涛

记者:夏天、杨冠宇、张丽芸、马骁驹

摄影:郭程、杨冠宇、张丽芸、樊雨晴、魏骅、许文

祝福美丽南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经济困难脊柱畸形青少年患者看这... 原标题:经济困难脊柱畸形青少年患者看这里!湖南这家医院携手基金会,助患者“挺起脊梁”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 原标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美国的“芯片战争”让我感到困扰 诺...
梅西21年金球遭调查!纳赛尔贿... 原标题:梅西21年金球遭调查!纳赛尔贿赂评委帮倒忙,莱万,C罗质疑成真 梅西在...
古马其顿王国宫殿遗址重新向公众... 原标题:古马其顿王国宫殿遗址重新向公众开放 新华社雅典1月6日电(记者陈刚)经...
“漂流”3000多公里,你的爱... 原标题:“漂流”3000多公里,你的爱书已签收 近日,云南迪庆香格里拉红军小学...
莫斯科迎来降雪 原标题:莫斯科迎来降雪 莫斯科迎来降雪 近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迎来降温降雪...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胡塞武装在红... 原标题: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胡塞武装在红海发动的袭击尚未冲击美国通胀 白宫国家...
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云南... 原标题: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云南经验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治国之道...
河北故城:爱心助力健康成长 原标题:河北故城:爱心助力健康成长 日前,河北省故城县妙笔练字培训机构和河北青...
新闻8点见丨神十九乘组今日亮相... 【关注神舟十九号】 神舟十九号发射在即 各系统准备就绪 神舟十九号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