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金色乡野,满载希望。在厅驻村工作队的对接引荐下,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助农支教实践基地揭牌暨“助力产业发展 缩小地区差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万载县罗城镇正式启动。这是厅驻村工作队对接引入的首所省外高校,也是继“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引进南昌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后的又一务实举措。
▷▷▷
活动伊始,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与万载县政府领导共同为基地揭牌,团县委、县农业局、县教体局、县审计局、罗城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相关人员出席仪式并座谈,校地双方就如何借助高校在商科、教育、艺术等多学科上的资源优势,围绕罗城扎粉非遗技艺传承与保护、产品包装与营销、小学美术与财商支教课程等进行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加深校地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定点社会实践基地功能,把课堂知识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为罗城扎粉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乡村经济持续发展输入新动能。
在助农宣传推广活动中,驻村队员们带领上海师范大学师生走访罗城扎粉非遗传承人,深入田间地头和制作工厂,让他们实地了解感受罗城扎粉的制作技艺与历史文化淀积,从产业文化、产品推广、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与青年学子们共同探讨罗城扎粉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并展开深度调研和应用实践。
随后,驻村第一书记携手镇领导,与非遗传承人和青年学子们一起,在抖音直播间精心策划开展了一场公益直播助农推介活动,向广大网友们热情介绍了扎粉、百合粉、莲子、蜂蜜、马家柚等当地优质农副产品,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中,驻村工作队协助支教团队对接罗城镇中心小学,联系场地、确定夏令营人数、组织开营仪式等,为乡村小学的学生们带来非遗文化鉴赏、“米粉模拟经营”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程,让孩子们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探寻家乡扎粉起源的秘密,从精良的制作工序中感受祖辈匠人的情怀,在纯真的童心中埋下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同时开启了视野,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帮扶无远近,千里尚为邻。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高校专业学科资源与地方产业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产教相融的良好局面。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持续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链接多方资源,为地方乡村振兴事业牵桥搭线,不断探索与高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借助高校独特的优势资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更上新台阶!
素材来源:厅驻村工作队 刘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