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学习者和参与者,我真切地认识到了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只有因地制宜把产业发展搞起来,老百姓才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7月15日至16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服务队以“扶残助老”为主题,到钟山区汪家寨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弱势群体传递温暖关爱,实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社会融合。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同时,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和谐。
在汪家寨镇育新社区,汪家寨镇工作人员与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为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以《老年人健康》为题,通过讲解生活医疗小知识等活动开展,为老年群体讲解健康知识课。
“平时很多吃喝方面的事情我们确实不太注意,没想到背后还藏着大学问哩!这群娃娃,就像自家孙女一样,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让人心里暖乎乎的。”现场,57岁的刘阿姨对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们说。
在汪家寨镇新塘村和左家营村,工作人员与志愿服务队为村里的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讲授金丝编织课程,详细讲解精品织物劳务就业与市场营销渠道,并来到苗圃基地,为苗圃进行除草作业,通过知识传播助力农村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同时,让志愿者加强实践锻炼,展现了当代青年昂扬的精神风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参与扶残助老项目,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一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锻炼意志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学生代表黄运美说。
此次活动,为汪家寨镇辖区内40余名老年人、残障人士提供了医疗卫生和文化服务,也让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看到了更多需要帮助与关怀的特殊人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六盘水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青老共学同温暖,公益助老在行动。酷暑挡不住志愿队队员们的热情,下一步,汪家寨镇将继续联合学校等各级志愿服务队开展丰富多样的扶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桂榕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