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地球生物演化的过程中,很遥远的古代时期,老虎就已经出现,这种动物是由肉食类进化而来的,在地球还处于第三纪的阶段时,从古代的肉食类猫型动物中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犬齿通过高度特化的古剑齿虎类。在这种基础之上又进行了演化,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古猫类的生物得到了生存,这种生物其实也是现今老虎的祖先。
在古猫类的生物发展过程中,又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分支,其中不仅包括真猫类,还包含了恐猫类以及真剑齿虎类。不过其他两种都在第四纪时期遭遇了灭绝,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真猫类。
外来之物的狮子
老虎是我国本土的生物,从一些史书中记载的,我们就可以发现,在晋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对老虎进行圈养了,相对于中国本土的动物来说,狮子却并非是中国所独有的特色,这种生物主要来自于非洲。在那样一个落后的时代,非洲的狮子为何出现在古代人的门前?为什么古人喜欢将石狮子放在门前呢?为什么不将老虎雕刻成石像放到门前呢?
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来自于非洲的狮子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贡物的身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些历史学家在记录的时候将西域诸国献给大汉的贡品进行详细说明,在他们敬奉的贡品中不仅有汗血宝马,还有一些具象和大雀等奇珍异宝,狮子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贡品。
从这些记载中便不难发现狮子是外来之物,在当时古人的心目之中,这种生物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地位。因为狮子在当时没有太高的地位,距离镇宅神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在传统文化中,舞狮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大街小巷舞狮的身影,也正是通过这种娱乐杂技的方式,让老百姓渐渐了解这种生物。不过到了唐朝时期,这种局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力推广佛教文化
特别是武则天统治期间,一直主张僧道并重。为了实现这一点,武则天甚至还直接下达命令,和尚穿的衣服和道士穿的衣服是要有区别的。除了在行政法令上极大地提升了佛教的地位,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佛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特别是这位女皇帝曾经带领大臣礼拜神秀大师,还封他为国师。
武则天还邀请了法藏以及慧安等佛教高僧进入皇宫参禅,而且还将众多僧人封为县官,并且还为他们赐了紫袈裟,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在佛教众多经典作品中就有关于狮子的记载,对于众多佛教信徒来说,狮子就是佛的守卫者,更是佛教的祥瑞之物,特别是释迦牟尼曾经的狮子吼,充分彰显出了在佛教信徒中狮子的地位是极高的。
深入狮子的镇宅观念
随着唐朝时期的佛教信徒越来越重视狮子的地位,让狮子成为守卫者的形象便油然而生,之后人们便将石狮子作为守卫者的形象,从而起到镇宅辟邪的目的。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很多佛教信徒,因此用狮子做镇宅之物的现象,越来越广泛地融入民间,甚至一些不信奉佛教的百姓,也开始在门前放石狮子。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让石狮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镇宅神兽。
在唐朝时期,大多数石雕的狮子往往都是走尸,也就是站立的狮子,这种狮子往往在雕刻的时候目视前方,四肢似乎要跑动起来,十分威风淋漓。到了这么长时间,石狮子的形态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作者的石狮子,这种狮子也成为后世之人一直延续的形象。而且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雕刻出了一些母狮子以及小狮子嬉戏玩耍的雕像。
总结:
虽然老虎作为一种本土生物,也是颇受人们喜爱的,甚至很多民间画家将虎画挂在室内,主要的目的就是驱邪,甚至将孩子的衣帽也剪成老虎的模样。但是,在人们特别喜欢老虎的情况下,也是对这种生物十分敬畏的,尤其是老虎吃人,再加上风水上讲究老虎是阳物。阳物是可以放在室内的,而狮子是阴物,是比较适合放在大门口的。再加上老虎不容易被驯服,狮子更容易被驯服,所以狮子更听话一些,所以在选择镇宅之兽的时候,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