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在欧洲或者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那么俄方除了放弃本国单方面暂停部署中短程导弹外,还可能在核遏制领域采取应对措施。
拉夫罗夫作为大国外长,不会平白无故地说出这样的话。
前不久,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曾表示,该国计划近期在印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
我们知道,由于美国单方面在2019年初退出《中导条约》,迫使俄罗斯方面也不得不放弃该条约。2019年7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署暂停该条约效力的法律。
所谓《中导条约》,是为了保持战略稳定,专门用来限制美俄两大军事强国的,在签署该条约以后,两国禁止生产和部署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美国为何要退出《中导条约》呢?可能与其实施印太战略有关。
因为中国奉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政策。中国已经在近海大约2000海里的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对美国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构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如果实施饱和攻击,更可能让美军全军覆没。
再加上,中国海军舰艇和潜艇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且有美军及其盟友无法进行拦截的“东风-17”高超音速等弹道导弹。
在此情况下,要与中国在近海对抗,完全没有胜算的可能性。
基于此种考虑,所以美国决定退出《中导条约》。在退出之后,就可以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了,从而增加了与中国对抗的砝码。
当然,现在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有在欧洲东部部署陆基中短程导弹的需求。
针对美国可能的战略企图,俄方及时进行严厉警告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我国方面对美国的战略企图也不会袖手旁观。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两国签署联合声明。该声明指出,美国的这种破坏稳定的措施是对俄罗斯,也是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因此,可以预计,中俄一定会加强合作,共同反击华盛顿破坏国际稳定的不负责任行为。
至于中方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制措施,现在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不会像俄罗斯一样动用核武器,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核政策。
中方的反制措施不透露,更是让美方摸不清头脑,这本身就是战略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作者“止戈军是我”简介:我国最高端军事智库培养的联合作战指挥学博士,原解放军空军作战部队校级军官,服役22年。现为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授,致力于普及军事常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他的公众号:“止戈军是我”,专注于解析最新军情和传播军事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