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火热的心”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发现了猫腻,并向媒体反映:“提醒下,这种肯定是骗人的!今天收到个邮政包裹,打开一看是利用天猫和支付宝搞的诈骗行为,里面还有包湿纸巾,怕里面有毒或者定位器啥的我一起扔了(可能想多了),年底这种很多,大家千万小心。”
据这位网友介绍,这个包裹是寄到家里的,因为是邮政快递,原以为是家里人网购的什么物品,但拆开后看到里面的东西,她马上就扔了。前几年,她身边就有朋友被这种套路诈骗了几十万,在网上发帖子,是想提醒广大网友注意防范。
该网友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也发出紧急预警,提醒市民防范“陌生快递”诈骗。
如果扫码,会遇到什么情况?
反诈民警说,这些“免费送”“中奖”的问题包裹,和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暴露有关。
这个情况,和2023年夏天曾频繁出现的寄杯子、寄鼠标垫等这类“免费送”骗局一样。这类赠品上,会印有二维码,扫码后,会遇到几种情况:
第一种:当你用手机微信扫这个二维码后,你的微信个人信息被窃取,不法分子收集后,再卖给灰产链。
第二种:二维码里面有木马程序,你扫后,输入兑换码相当于按了“确认键”,你的手机可能会被木马植入很多软件,这些软件会全方位窃取你手机上的信息,包括账号密码等,相当于你的手机裸奔了。
第三种:二维码扫后,你被诱导下载某个软件或平台,“客服”会诱导你,以各种名义骗你各种转账,比如要你刷单等。
快递员:可以拒收
记者向快递员了解,快递员说,他们都是按地址派送,无法判断所派送包裹是不是有诈,“如果不是自己的包裹,可以拒收。”
目前,很多小区都有快递存放点,快递员把快递放在存放点,意味着这单快递派送成功。记者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去拿快递时,发现并不是自己网购的快递包裹,但快递存放点的工作人员不负责退回,要自行处理。
如何一眼识别“问题包裹”?
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平时,网购的收件信息可以用昵称代替;地址可以写小区名但不用具体楼号;有两个手机号的读者,可以填一个自己不常用的号码以作为区分。
如果,问题包裹上写着你不常用的号码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个问题包裹。
关键是,当收到配送包裹的通知信息,要仔细核对,发现并不是自己网购的,可以向快递公司表示拒收。如果是已经送到快递存放点的,发现不是自己的网购包裹,不必打开,天上不会掉馅饼。
综合:羊城晚报、橙柿互动、法治日报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