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由人民日报海外网AIGC项目组制作)
公开资料显示,被称为“中国最神秘独角兽”的电商公司希音已经完成公司股权的“去中国化”,由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公司摇身一变而成外资公司,并且开始秘密申请在美国上市。不同来源的消息显示,希音在资本市场的估值约为800亿至900亿美元,而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一众美国投行将主导IPO承销。
希音在官网上自称是一家全球在线时尚和生活方式零售商,其成立可追溯到2012年成立的南京点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公司大股东许仰天,主打海外女装销售。在随后的几年里,希音获得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双重青睐,迅速成长为一个行业巨头。不过,随着新玩家加入激烈战局,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者正逐渐失去耐心。选择上市,回报投资者,成为希音的不二之选。
“秘密上市意味着希音将能够以自己的速度为IPO做准备,而不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匆忙。”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靳庆军律师介绍,这会让竞争对手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详细了解希音的运营情况。希音甚至还可以选择最终不进行公开募股,从而不会让竞争对手知道未来计划的确切细节。
除了秘密申请上市之外,希音的神秘还体现在它的公司架构。希音通过股权的层层收购,把自己的总部从中国公司成功变成了新加坡公司。这种由境外主体控制境内实体的结构,被称为“红筹架构”,本质上控制境内实体权益,实现利润转移或境外上市融资。靳庆军律师表示,由公开信息可推测,希音搭建境外控股主体后收购境内实体,必然会涉及中国的外汇管理、外商投资申报、数据出境合规等规定。目前看来,这些问题在理论上都应当得到了有效解决。
希音没有改变生产端和消费端,只是原大股东放弃了中国国籍,公司从内资变成外资,公司所在地从广州变成了新加坡,这几个变化帮助大股东资产、身份与公司权益完成了“去中国化”。
希音的崛起,一方面是其服装价格便宜、款式多样、新款上架速度快,另一方面依靠国内高效、强大、稳定的供应链。其“小单快反”的供应链模式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希音受到多方青睐,又受到多方质疑。据澎湃新闻报道,过去几年来,希音至少在50宗涉嫌商标或版权侵权的联邦诉讼中被列为被告,被指控违反了知识产权法,并面临来自其他公司的多起诉讼,包括知名品牌或者独立设计师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电商从业人员表示,希音的ODM模式(原厂委托设计代工),要求高、工期短、压力太大。在希音平台,主动权没有办法把握在自己手里。
靳庆军律师表示,中国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开始出海,进军全球市场,符合商业逻辑。选择投资环境好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全球化大本营,无可厚非。但企业需要意识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把根留在中国,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悦清)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