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第一周,市场并没有出现大家年前所期望的“开门红”行情,市场依旧在磨底阶段寻找方向。昨日盘后,国常会和央行接连发声,分别定调下一阶段的发展信号。一起来看一看主要内容。
01
首场国常会释放这些信号
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2024年的第一场国常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相对应的市场空间也及其广阔。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我国在服务消费方面的潜力较大,服务业上升的空间较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旅游、保健、养老等需求会明显增加,对应服务消费的需求也非常大。
据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届时将占总消费的28%,占GDP的9.6%。由此可见,挖掘释放老龄化趋势下的发展潜力,则对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指出,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9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
02
央行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央行网站消息称,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5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4年工作。
央行指出,2024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三是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五是稳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六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高水平开放;七是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八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九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十是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工作。
具体了解,央行还着重提及到了这几个内容。
1、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2024年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
2、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
3、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便利度;
4、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5、着力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6、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加大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及拓展力度。
此外,央行还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加强和完善住房租赁金融管理。其中提出,支持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应突出重点、瞄准短板,主要在大城市,围绕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支持各类主体新建、改建和运营长期租赁住房,盘活存量房屋,有效增加保障性和商业性租赁住房供应。
03
高股息策略,能否持续?
最后再来看一看机构观点,本周,市场出现了追捧高股息的热潮。那么站在当下,机构是如何看待高股息的呢?
国联证券认为,美国加息周期结束后全球将迎来流动性拐点,这将有助于为A股市场行情复苏反弹创造正向驱动力,预计全年有望重拾升势。
短期看,基于足够高的赔率,大盘绩优股当下值得押注,即使考虑下调增速预期后的茅指数成分股,隐含回报率亦为可观。长期看,高股息在经济周期的峰谷均有优势:A股越来越多优质资产正在高分红,认为2024年高股息仍能赚取“周期谷部”的看涨期权收益。
具体到相关行业,兴业证券近日研报显示,综合股息率和波动率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分位看,近年来具有典型红利低波特征的行业主要包括银行、石油石化、钢铁、交通运输、非银、通信、公用事业等。从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的角度对各行业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1. 通信、钢铁行业现金流较弱,近年出现明显下滑,但是分红意愿更强,扩张性资本开支处于较低水平;
2. 公用事业、非银行业的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均处于中游水平,相对而言红利属性较弱。
兴业证券认为,综合2023年预期股息率与波动率水平,红利低波资产中可重点关注石油石化、运营商、电力和交运;此外,港股电信运营商、能源(石油、煤炭)、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优质央国企龙头也具备较强高股息配置价值。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