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贵州分公司精神小伙刘某欢最近火了。他从2020年就业到成为分公司副总,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其进步之迅猛让人匪夷所思,引发社会热议。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当中,早已形成一种固有印象,那就是超常规的提拔背后,往往伴有不可言说的猫腻。
那么,刘某欢快速升迁的背后,到底是优秀人才的“不拘一格”,还是家有老爸是李刚呢?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刘某欢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实际上,刘某欢所在的中铁建工贵州分公司,只是一家四级分公司,并非坊间传说中的处级单位,更不是厅级,在它和中铁建工之间,中间还隔着一个中铁建工西南分公司,撑破天也就是一个正科级,那么副总则对应副科。
另外,贵州分公司2023年7月刚刚成立,人事管理是否走上正轨还很难说。
中铁建工回应称,刘某欢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并没有行政职级,负责经营岗,是专门接项目的,副总经理身份只是为了方便对接项目。直白来讲就是为了装个门面,便于洽谈工作,这种说法倒也说得通。
三年当上副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代表没有,我们应该承认优秀的存在,特别在一些特别注重业务性的单位,有些人确实自带天赋技高一筹,别人想学都学不来,有的人做业务,一年都进不了甲方的门,但有的人,很快就会和甲方成为朋友,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个刘某欢,在贵州分公司负责经营岗,专门对接项目,这个岗位的性质说白了就是人情世故,是和人打交道的重要部门,要具备很强的公关能力。如果他真像公司说的那样,成功对接平台公司决策层4个项目,负责并参与了区域内5个中标项目,那么这个副总绝对实至名归,不但要提副总,还应当快马加鞭加快提拔节奏。
很多人可能会说,他之所以能够拿下项目,可能是动用了家人的关系。这样讲的话,就有失公允了,我们社会中很多人,在办事的时候,不都是把自己的资源发挥到极致吗?退一步讲,即便刘某欢真的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促进了项目,这对于单位而言也是一种贡献,当个副总也没问题,毕竟业绩上去了,公司所有人都会受益。
在建筑领域,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梗“三总五项”,指的是工作三年成为总工程师,五年成为项目经理,是很多一线新员工的奋斗目标。从常规来讲,业务管理型员工的成长,一般要快于技术型员工。
有不少网友质疑刘某欢进入中铁是否合规。认为刘某欢一个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怎么会轻松进入中字头国企。这个地方确实疑点很大,别说是一个二本院校,就是普通一本,想要进中铁都费劲,刘某欢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德何能呢?
还是那句话,可能性很小,但不代表没有。
刘某欢是单招进入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比较对口,与中铁建工契合度较强,而且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本身也是一些中字头建筑企业校招的学校。值得注意的是,刘某欢在学校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等奖学金等,这说明他在学校是出类拔萃的,中铁建工招录这样一名优异的应届毕业生,情理之中,并不是特别出奇的事情。
一个优秀的学生,获得一份优秀的工作,然后通过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获得快速地提拔,从逻辑上来讲说得通。当然,我的分析是基于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工作和成长环境,反之亦然。
一个24岁,3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当上副总,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本人确实优秀,能力盖不住。另一种则是绝大多数网友想象中的样子,刘某欢的优秀,是背景的衬托。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反感论资排辈的迂腐和固执,厌恶对学校和学历的出身歧视,可这些陈规一旦被打破时,我们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质疑。